#iPhone SE 評測 我一直對小屏幕設備有種獨特的情懷,縱使因為工作原因我不得不換成 iPhone 11 Pro Max,但我仍然每天都在用 iPod Touch 當我的音樂播放器。
我喜歡小屏設備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它們小巧、便於單手操作,而且即便是放在貼身的牛仔褲兜裡,也不會因為機身厚和大而頂起一塊「磚」。
像我這種喜歡小屏設備的人應該也有不少。在過去幾年裡,我總是能在主站、微博、微信的評論區看到大家對 iPhone SE 的期待,這種熱情不亞於鞋迷對 Air Jordan 1「Chicago」復刻版上架的期盼。
而這次更新的 iPhone SE,實際上也是蘋果對 iPhone 8 的一次復刻。
它的設計延續了 iPhone 8,相機融合了最先進的單攝人像模式,處理器用上了旗艦同款的 A13 仿生。
#延續 4.7 英寸經典設計
今年蘋果選擇 iPhone 8 作為復刻對象,原因除了 iPhone 8 是過去最先進的 4.7 英寸 iPhone 以外,也是源於 4.7 英寸這個規格,本身也是 iPhone 最經典的屏幕尺寸之一。
- 2014 年,iPhone 6 問世,這是蘋果第一臺使用 4.7 英寸的 iPhone;
- 2015 年,iPhone 6s 問世,這是蘋果有史以來銷量最高的 iPhone;
- 2016 年,iPhone 7 問世,這是蘋果第一次實現 IP67 級別的 iPhone;
- 2017 年,iPhone 8 問世,這是蘋果第一次在 4.7 英寸手機上使用玻璃機身的 iPhone。
雖然蘋果在 2017 年後停止對 4.7 英寸 iPhone 的更新,但根據蘋果統計的數據,他們迄今為止已經賣出了 5 億臺 4.7 英寸 iPhone。
如果從 2014 年開始算起,將過去六年分攤出來,蘋果每天能在全球賣出 22.8 萬臺 4.7 英寸 iPhone,每周是 159 萬臺,每年是 8322 萬臺。
▲ iPhone SE、iPhone 11 Pro Max 握持姿勢對比
我曾一度沉迷追求 5 英寸以下的手機,這種可以一手掌握的操縱感,在手機屏幕越做越大、越做越重的今天實在難得。
比如走路時我可以單手打字、拍照時我可以單手將手機牢牢捉在手裡、放在牛仔褲不會把褲兜鼓起來……
我甚至還見過有人單手在 iPhone 8 的手寫框寫字,速度比我常用的拼音還快。
▲ 口袋裡的 iPhone SE
iPhone SE 的屏幕和 iPhone 8 的規格一致,同樣是 1334 x 750 分辨率和 326ppi ,支持 P3 廣色域和原彩顯示,屏幕的最高亮度依然還是 625 尼特。
雖說 iPhone 11 Pro Max 的大屏幕能給我帶來觀感上的爽,但 iPhone SE 的小屏幕也能給我帶來單手手勢操作的愉悅,尤其是在每次回復完微信、微博,拇指往屏幕一滑退出窗口,會讓我有種莫名的瀟灑感。
當然,小屏幕也不完全都是好處,手指頭較粗的人用小屏幕打字猶如數米,我將 iPhone SE 交給我的兩百斤同事梁夢麟,他在小屏幕上打字的誤觸率明顯要比我大不少。
▲ 使用 iPhone 8 手機殼套進 iPhone SE 裡
iPhone SE 和 iPhone 8 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即使是機身三圍、按鍵大小、面板開孔,兩臺手機都是一致的,這意味著 iPhone 8 用戶能將以前的配件用在 iPhone SE 上。
反之,隨著 iPhone SE 上市,也會有兼容 iPhone 7、iPhone 8、iPhone SE 的配件重新上架。
但蘋果沒有完全將 iPhone 8 的物料拿過來給 SE 使用,從 iPhone 11 開始,蘋果將 Logo 移到了後蓋居中的位置,取消了後蓋的「iPhone」標簽,這次 SE 也統一了這個設計,後蓋隻有一個 Logo。
至於在白色的 iPhone SE 上,我們還能看到黑白「熊貓色」搭配,若是按照帶 Home 鍵 iPhone 的配色歷史看,蘋果上一次使用這個搭配是 2013 年的 iPhone 5C。
當然,如果我們將黑色的 iPhone SE 和 iPhone 8 放在一起,也會發現 SE 的後蓋、邊框都比太空灰色的 iPhone 8 更深。
從 Face ID 回到 Touch ID,說實話我是有點不習慣的,尤其每當我吃炸雞手上有油、洗完手手上有水的時候,我是千萬個不願意去摸 Home 鍵解鎖。
不過,Touch ID 也有無比高效的一面。
近段時間我們出門都要戴口罩,指紋解鎖的成功率無疑比 Face ID 高出不少,而且不僅是解鎖手機,自動填充密碼、線上支付我都無需摘下口罩完成驗證。
老實說,我一直期待蘋果能再次將 Touch ID 用在 iPhone 上,當然並不是 Home 鍵承載的電容式,而是更先進的屏幕指紋識別。
#單攝也有全功能人像拍照
iPhone SE 隻有一枚 1200 萬像素廣角主攝,沒有長焦、沒有超廣角,很簡單也很純粹。
然而盡管隻有一枚攝像頭,蘋果也在通過升級 SoC 和機器學習能力的方式,給相機帶來過去在雙攝手機才能實現的功能。
「人像」模式就是其中一個。
「人像」模式最早由 iPhone 7 Plus 獨占,而後又在 iPhone X 和 iPhone 8 Plus 上添加了人像光效。
曾經有段時間,「人像」模式是雙攝 iPhone 的專屬功能,這是因為人像模式需要副攝輔助測距。直到搭載 A12 仿生的 iPhone XR 問世,「人像」模式才開始出現在單攝 iPhone 上。
實現人像背景虛化和加入光效有賴於圖形算法的支持。
簡單來說,手機會先對目標建模、分離背景、然後對人像打光、將背景虛化,最後根據算法合成出一張人像模式的成片。
▲人像模式僅適用於人像拍攝,不能識別物體
在 A12 仿生之後,這次 A13 仿生給單攝的 iPhone SE 帶來更強人像模式,相比於 iPhone XR 僅支持 3 種光效,iPhone SE 所支持的光效達到 6 種,和我手上的 iPhone 11 Pro Max 一致。
而且即便我在調用前置相機時,我也能開啟人像模式自拍,可選光效同樣也是 6 個。
▲ 前置(左)後置(右)
上面分別是我用 iPhone SE 拍攝的前、後置人像模式樣張,從邊緣和輪廓細節看,即便隻通過單攝加算法來實現功能,都能做到較為自然的虛化和精準的人物邊緣處理。
而得益於這個能被我一手掌握的機身,我能單手流暢地完成從打開相機、切換人像模式、對焦、按下快門這一系列動作。
若是用 iPhone 11 Pro Max,我可能得出動雙手了。
▲ 單攝像頭也能使用 AR 測量
A13 仿生除了給 iPhone SE 帶來更強的後期算力,也讓手機拍照的玩法更多。
比如通過 DoubleTake 這款 app,我能同時調用前後相機同時錄制視頻,這能讓我在拍 Vlog 的時候畫面更有趣和直觀,而我也無需特意去動手切換鏡頭,就能直接記錄我的表情和我所見的畫面。
雖然蘋果沒有詳細說明 iPhone SE 後置相機的數據,但我們通過它和 iPhone 11 系列、iPhone XR 的對比能看到相機之間的差距。
普通日間環境下,iPhone SE 和 iPhone 11 的表現幾乎一致,在放大到窗戶細節上,iPhone SE 的紋理表現比 iPhone 11 稍遜,不過問題不大,若不是特以放大來看,兩者差距微乎其微。
在這組綠色植物的樣張上,兩者對近景細節和遠景景深的處理也是表現一致,但 iPhone SE 的白平衡調校偏冷,iPhone 11 在這方面會稍暖一些。
▲ iPhone SE(左);iPhone 11(右)
▲ 使用 iPhone SE 拍攝
▲ 使用 iPhone SE 拍攝
▲ 使用 iPhone SE 拍攝
夜拍部分我加入了 iPhone XR、iPhone 11 Pro Max 和 iPhone SE 做比較,在木馬樣張中,三臺 iPhone 對夜空和遠景的噪點處理基本相同,天空大面積比較幹凈,樓宇紋理清晰可見。
▲ iPhone SE(左);iPhone XR(右)
但通過木馬頂部的紋理細節,能看到 iPhone SE 的銳度會比 iPhone XR 更高,但是 iPhone XR 的曝光要比 SE 更高一點,這讓畫面色彩更討好眼球,同時也讓更多細節顯示出來。
▲ 使用 iPhone 11 Pro Max 拍攝
至於 iPhone 11 Pro Max——曝光、細節我全都要!
▲ iPhone SE(左);iPhone XR(右)
將木馬局部放大,能看到 iPhone SE 的銳度優勢,鏡子周圍的花紋在 iPhone SE 的樣張中清晰可見,iPhone XR 的花紋部分出現了明顯塗抹感。
在另一組樣張中,能看到 iPhone SE 在細節處理上的表現,紅心區域的木板紋理比 iPhone XR 更加清晰,但是曝光依然稍遜於 XR,畫面整體較暗。
▲ iPhone SE(左);iPhone XR(右)
然而在我拍第三組樣張時,iPhone SE 在光線多變的環境下會猛地一下提升曝光,在這組樣張中,iPhone SE 的出品會比 iPhone XR 更亮一些,加上前面提到的畫面細節更銳,清晰度更高,所以在提升畫面亮度後,iPhone SE 的夜間成片甚至比 XR 更好看。
▲ iPhone SE(左);iPhone XR(右)
▲夜間樣張
但由於 iPhone SE 沒有夜間模式,在極端暗光環境下有點吃虧。唯一能提升畫面亮度的方法,隻有調整對焦框旁的亮度條,然而這同時也會增加畫面噪點,影響畫質。
綜合來說,盡管樣子是 iPhone 8 的樣子,但 iPhone SE 的相機並沒有停留在過去,而是隨著處理器算力、軟件算法的提升繼續進步,在某些環節上,它甚至比過去的 iPhone XR 還要出色。
但我不會說它是目前拍照最好的單攝 iPhone,畢竟對比前輩他依然還有不足的地方,不過蘋果若是能繼續打磨相機功能,那麼它離這個「最好」應該也不遠了。
當然,單攝對比多攝的「物理硬傷」還是能在生活中體現出來的,比如在上面這個場景中,我想用 iPhone SE 拍火鍋和菜品,然而由於缺少超廣角,我隻能「戰術後仰」拉開距離拍照。
▲ 使用 iPhone SE 及「戰術後仰」姿勢拍攝
若是我用 iPhone 11 就無需這樣,打開超廣角鏡頭點下快門就好。
#依然是性能最強的小屏手機
iPhone SE 雖小,但它仍然擁有目前最先進的 A13 仿生處理器,這跟蘋果去年給 iPad mini 5 使用 A12 仿生有異曲同工的意思。
相比於第一代 iPhone SE 所用的 A9,這次 A13 仿生在 CPU 性能上提升了 2.4 倍,GPU 圖形處理能力更是有 4 倍提升,若是和 iPhone 8 的 A11 仿生對比,A13 仿生也分別有著 1.4 倍和 2 倍的提升。
這些看似不是那麼重要的升級,實際上是在幫助手機應對大型程序運算、AR 圖形渲染、多幀畫面合成、機器學習時,帶來更快的加載、計算、合成速度。
為了測試 iPhone SE 這枚 A13 仿生的體質,我特以用它和 iPhone 11 Pro Max 做跑分對比,在 GeekBench 5.1.1 的測試中,兩枚 A13 在單核跑分上幾乎一致。
也就是說,在日常看網頁、刷微博、聊微信這些隻需要單核工作的任務下,兩者表現是基本相同的。
雙核部分 iPhone 11 Pro Max 對比 iPhone SE 則是有 200-300 分的浮動,但盡管如此,這對實際體驗影響甚微,iPhone SE 的 A13 跑分仍然稍勝驍龍 865 一籌。
第一代 iPhone SE 在 2016 年曾被譽為「性能最強的小屏手機」,如今第二代 iPhone SE 也繼承了這個美譽。
不同的地方在於,當年小屏的定義是 4 英寸,而在四年後的今天變成了 4.7 英寸。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測試軟件我還看到了 iPhone SE 的運存數據,它的規格為 3GB,這跟 iPhone XR 是一致的。
A13 仿生給 iPhone SE 帶來的好處除了性能,還有比 A12 節省 30% 的功耗優化,這對於每毫安時電池都彌足珍貴的 SE 來說非常重要。
不過節省功耗並不一定代表手機續航會更長,而是在同樣的功耗下,處理器能做到的事比以往更多。
我根據固定 50% 屏幕亮度、WiFi / 4G 網絡混用的條件下使用,截止到 15% 剩餘電量,最後得到 4 小時 15 分鐘的總亮屏時間(249 分鐘)。
按照這個續航成績來看,普通用戶使用 iPhone SE 可能至少要一天一充,若是像我這種手機不離手的人,可能就要一天兩充了。
雖然受限於物理空間,iPhone SE 的電池不是很不大,但它用得快充得也很快,除了依然支持 18W 快充,它也同樣支持無線充電。
在使用聯想 ThinkPlus 高功率充電下,30 分鐘充電至 67%,15-100% 全程耗時 77 分鐘。
需要另外一提的是,隨盒標配的仍然是 5W 充電器,想提升充電速度,還需要自備高功率充電器了。
#iPhone SE 和二手 iPhone XR 怎麼選?
從產品本身看,iPhone SE 延續的是 iPhone 8 的設計,iPhone XR 則是蘋果進入全面屏之後的第二款機型,它的設計比 iPhone 8 屏幕更大、支持人臉解鎖、雙卡,而且續航也更長。
在這些方面,iPhone XR 比 iPhone SE 更有優勢。
畢竟 XR 本質上是次旗艦的水準,它的定位是僅次於當年 iPhone XS 系列,而不是今天 SE 所處的入門級位置,它的硬件在當時都是向旗艦靠攏,而這種配置上的優勢,依然讓 XR 在今天都不顯落後。
但「歲月不饒人」不僅適用於人,也同樣適用於產品。
盡管 iPhone XR 所用的 A12 仿生仍然能流暢運行目前所有程序,iPhone 的壽命也不僅限於兩年,但正是因為 iPhone 的使用壽命較長,長遠來看,在 AR 圖形渲染、多幀照片合成、AI 機器學習成為 iPhone 的主要功能後,A12 仿生未必能滿足到之後越來越高的性能要求,這方面 iPhone SE 的 A13 仿生會更輕松一些。
同時我還發現,在二手市場轉手較多的是 64、128GB 的 iPhone XR,256GB 或是仍有官方保修的機器並不多。
這意味著如果想在 20000 元內買到 256GB 的 iPhone,最穩妥的選擇是 iPhone SE,而不是各種異地版、沒保修的二手 iPhone XR。
綜合來說,iPhone XR 的大屏幕、雙卡、長續航都是它比 SE 見長的地方,雖說 A12 仿生不如更先進的 A13,但它在今年仍然能滿足大部分程序流暢運行,短時間內仍然是一款值得選擇的 20000 元內 iPhone。
隻是由於它已經問世有段時間,產品壽命未必能滿足到未來更多功能的使用條件,因而二手的 iPhone XR 更適合用於迎接下一代 iPhone 的過渡。
iPhone SE 的身板雖小,但喜歡這種小尺寸設計的受眾也有不少,所以 iPhone SE 本質上除了是 Android 用戶轉到 iOS 陣營的第一臺 iPhone,同時它也是小屏旗艦。
因此,它除了擁有小巧的機身,也同時擁有旗艦一樣的性能,這使它的產品壽命比 XR 更長,能在未來 2-3 年作為主力機,不僅隻是過渡或者備用。
#蘋果的「中杯」,應對 Android 陣營的寶器
iPhone SE 是蘋果對 iPhone 8 的一次復刻,它以 iPhone 8 的小尺寸機身作為藍本,融入了當前幾款主力產品的特性。
它有點像近幾代 iPhone 的一次融合,盡管樣子還是 2016 年的 iPhone 8,但它的實力在更換了處理器、提升了算法之後,並不比 2020 年的任何一個同類差。
從以上一系列體驗看,適合入手這一代 iPhone SE 的消費者有以下幾種:
- 預算有限,但是想加入 iPhone 陣營的消費者
- 從 Android 陣營轉進 iOS 陣營嘗鮮的消費者
- 手持 iPhone X 更早型號的舊款 iPhone 的用戶
- 需要給大屏 iPhone 尋找備用機的用戶
蘋果在初代 iPhone SE 面世四年後再次重啟該系列,在我看來實際上是為了應對當前 Android 陣營的變化而做出的改變。
我在這一代 iPhone SE 的新品報道中曾說過,蘋果決定重啟 iPhone SE,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為了應對 Android 陣營在今年的「三杯」策略。
風投機構 Loup Ventures 在近日發佈的報告中,預測 iPhone SE 將在未來 12 個月內售出 3000 萬臺,這相當於是 iPhone XR 在 2019 年總銷量的三分之二(iPhone XR 總銷量 4630 萬臺)。
若 iPhone SE 的性價比路線在今年能成功,那麼蘋果憑借 iPhone SE、iPhone XR、iPhone 11 這三駕馬車,應該能從 Android 陣營中奪回不少入門到中端的市場份額。
作者:爱范儿
暫無評論
要發表評論,您必須先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