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戰略版兵無常勢好不好 兵無常勢戰法解讀

三國志戰略版兵無常勢好不好?兵無常勢是三國志戰略版中適合普攻法系輸出的戰法,那麼兵無常勢適合給誰用,有什麼優缺點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三國志戰略版威謀靡亢給誰

一、戰法介紹

戰法定位:依賴普攻的,謀士向穩定輸出、治療戰法

戰鬥中,自己累積進行第3次普通攻擊時,對攻擊目標造成謀略傷害(傷害率120%~240%,受智力影響),並治療自己(治療率90%~180%,受智力影響)

二、深度解析

表面上看兵無常勢是依賴普攻的,同時傷害率還低,似乎不行。但是實際上,這個戰法比想象中要好用得多。

為什麼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謀士有一個兵書,叫奇正相生,還經過之前一次加強,這玩意現在我感覺有25%左右的幾率連擊,對於兵無常勢還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遊戲中的繳械,基本上都由“盛氣凌敵”來提供了,另一個就是關羽的自帶比較熱門,其他的繳械效果比較熱門,用得多的基本沒有(鐘會都算是冷門的,也隻有獨具慧眼的朋友才知道鐘會好用)。這就導致絕大多數隊伍,在2回合之後都比較缺乏繳械能力,無非就是通過震懾來達成類似效果罷了,不像計窮類的戰法特別多,還有個諸葛亮在虎視眈眈。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兵無常勢是個被動戰法,也就是極其穩定。同時有輸出、有治療,面面俱到,十分適合單核武將同時做補充輸出、保住兵力的作用。

【數值分析】

兵無常勢這個戰法,雖然兼顧輸出、治療,但是大家往往都會認為他的輸出跟治療很低。所以,咱們不妨用數值計算一下。

一般來說3次普攻就有240%傷害率以及180%的治療,咱們簡單一點,以轉化率來替代,(治療本身與敵方傷害率也是互相抵消的),合在一起有420%的轉化效率,受智力加成。為了方便看,我就不再囉嗦智力加成了。下面對比一下,用武通神、士別三日。

正常8回合下,普攻8次,隻需其中有1回合觸發奇正相生,便能達到9次普攻,也就是觸發兵無常勢3次,這個條件還是比較容易達成的,雖然我沒有算繳械跟控制的情況,但是我也沒有按奇正相生的幾率來算觸發連擊的次數。這個姑且當作是一個正常狀態的輸出,約1260%轉化率。

【總結】

我們往常的印象中,用武通神、士別三日都是十分強大的戰法。而現在這麼一看,兵無常勢在傷害、治療總和的數值方面甚至還要超越他倆(但是兵無依賴普攻,除了虛弱、偽報,還怕繳械、震懾,會使得戰法向下限降低)。

這仨戰法的共同點,就是都很穩定,缺點就是需要回合來慢慢造成傷害。另外,兵無常勢即使被繳械、震懾了,兵無也會繼續累計普攻,也就是總能打出傷害、治療來,1次都打不出來的情況,那點子也太背了(被控成這種情況,你帶啥也沒法贏哈哈),一般來說能打出2次兵無常勢,就能獲得跟用武、士別,比較相近的效果。

三、搭配思路

兵法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一個兵法為名的戰法,按理是很受歡迎的。但是這個戰法在剛開始的時候,其實是經歷了一段冷門時期的,一般除非是實在沒有戰法了,才會有人去用。似乎直到後來的肉弓開始冒出來,大家才真正開始正視這個戰法。

比較常見的,就是太史慈兵無了,這個裡邊還有個發展的歷史。太史慈本來不帶兵無的,後來因為克敵制勝、當鋒摧決這種功能型戰法太需要連擊了,太史慈也就發展出了法刀形態(我個人比較喜歡物盡其用,玩優勢發揮到極致路子,不喜歡物理將的身材去走法系。但是玩兒嘛,存在即是有理。不過有一說一,這種法刀面對法隊是很難取勝的,因為智力不夠輸出),也就順理成章的擁有了兵無常勢來做輸出補充,以及自我治療。

法刀出現之後,似乎萬物都可法刀,呂布都有走法刀的,仗著有3.04武力成長的蠻勇非勇(我也試過,有趣倒是十分有趣)。其中孫權就是另一個典型法刀代表(一般來說這種身材比較均衡的武將,才有這種法刀的可能性)。後來新出的沮授,按理也是可以走法刀的,不過很少見到有人這麼帶,似乎不強(沮授本身是輔助他人的,而兵無又恰好比較適合主將,所以有的情況玩不到一起)。法刀的共同點,就是有很強的輔助效果,都是為了突出戰法的功能性,而又恰好碰到戰法是謀略傷害,為了不完全犧牲輸出才走的法刀。

拋開這兩個不談,後面發展出了諸葛亮、陸遜帶兵無的,也很常見。這個路線,就是大家正視這個戰法的開端。用它來跟用武通神、士別三日一起組合、互換,或是拋掉那些主動戰法,使得隊伍變得異常穩定、健壯,來獲取戰鬥優勢,就是這個路線的用處所在。攜帶者的共同點,一般都是主將,因為需要生存能力,另一個就是高智力,放大戰法效果,同時穩定自己的輸出。

更多相關資訊攻略請關註:三國志戰略版專題

暫無評論

相關推薦

微信掃一掃,分享到朋友圈

三國志戰略版兵無常勢好不好 兵無常勢戰法解讀